食品科技學院實驗室觸電事故應急預案
為加強實驗室發生觸電事故時的應急處置能力,盡最大努力把觸電受傷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出來,把事故的人員傷亡減少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預案。
1.應急處置程序與措施
1.1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脫離電源方法如下。
1.1.1高壓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使觸電者帶電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使用絕緣棒等方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觸電者未脫離高壓電源前,現場救護人員不得直接用手觸及傷員。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保證自己免受電擊。
1.1.2 低壓觸電脫離方法:低壓設備觸電,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絕緣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體,也可用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為使觸電者脫離導電體,最好用一只手進行。
1.1.3落地帶電導線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的帶電高壓導線,在未明確線路是否有電,救護人員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絕緣靴、帶好絕緣手套后,才能用絕緣棒撥離帶電導線。救護人員應疏散現場人員在以導線落地點為圓心8米為半徑的范圍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傷人。
1.2發現者應即時向安全保衛處、學院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匯報,明確事故地點、時間、受傷程度和人數,領導應根據現場匯報情況,決定停電范圍,下達停電指令。
1.3根據其受傷程度,決定采取合適的救治方法,同時用電話等快捷方式向當地的120搶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候在交叉路口處,指引救護車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爭取醫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現場人員應及時組織現場搶救。
1.4搶救方法如下:
1.4.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者,應使其就地仰面平躺,嚴密觀察,暫時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動。
1.4.2觸電傷員如神志不清者,應就地仰面平躺,且確保氣道暢通,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斷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
1.4.3觸電后又摔傷的傷員,應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狀態,不得彎曲,如需搬運,應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傷員身體處于平直狀態,避免脊椎受傷。
1.5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
1.5.1觸電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秒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
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聽——用耳貼近用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
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1.5.2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則可判為呼吸、心跳停止。
1.5.3心肺復蘇法
1.5.3.1觸電傷員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搶救。三項基本措施:
通暢氣道
口對口,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人工循環。
1.5.3.2通暢氣道,觸電傷員呼吸停止,重要的是應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并迅速用一個手指或用兩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通暢氣道可采用仰頭抬頦法。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下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加重氣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壓時心臟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
1.5.3.3口對口人工呼吸,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頭上的手指,捏住傷員的鼻翼,在救護人員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秒—5秒。如兩次吹氣后試測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進行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觜唇緊閉,防止漏氣。
1.5.3.4胸外按壓,正確的按壓位置是保證胸外按壓效果的重要前提。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如下: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傷員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點,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抬食指上緣置于胸骨上,即為正確的按壓位置。正確的按壓姿勢是達到胸外按壓效果的基本保證。正確的按壓姿勢如下:
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護人員站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 3cm——5cm,兒童和瘦弱者酌減,按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胸壁。按壓必須有效,其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到頸動脈搏動。
操作頻率如下:
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鐘 80 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后由另一人吹氣1次,反復進行。
1.6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
1.6.1按壓吹氣1分鐘后,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壓吹循環,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秒——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
1.6.2 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時間吹氣1次,即每分鐘 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
1.7搶救過程中傷員的移動與轉院
1.7.1心肺復蘇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傷員,如確實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
1.7.2移動傷員或將傷員送往醫院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移動或送醫院過程中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心肺復蘇法搶救。
1.7.3應創造條件,用塑料袋裝入砸碎了的冰屑做成帽狀包繞在傷員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心腦完全復蘇。
1.8傷員好轉后的處理
1.8.1如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
1.8.2初期恢復后,傷員可能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動,應設法使傷員安靜。
1.8.3現場搶救用藥,現場觸電搶救,對采用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應持慎重態度。如沒有必要的診斷設備和條件及足夠的把握,不得亂用。在醫院內搶救觸電者時,由醫務人員經醫療儀器設備診斷后,根據診斷結果再決定是否采用。
2.預防措施
2.1組織定期學習《電業安全規程》,加強用電安全意識。
2.2加強電力設施的維護,防止設備老化造成的誤觸電事故。
2.3加強對安全工器具的管理,防止因工器具不合格造成的誤觸電事故。
2.4組織師生學習觸電急救方法,要求能夠較熟練地掌握,并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準確采取應急措施。
3.后期處置
3.1 事故調查
觸電事故之后,由有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各有關部門認真配合調查組的工作,客觀、公正、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發生過程、恢復情況、事故損失等。事故調查應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有機結合。事故調查組到達現場后應認真聽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情況介紹,并與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協調,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事故調查工作包括:調查組的組成、應急救援情況的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技術分析、事故原因的判定、事故性質和責任的查明、編寫事故調查報告、提出安全預防措施建議。
3.2改進措施
觸電事故之后,學院應及時組織各相關部門找出觸電事故發生原因,分析事故發展過程,總結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提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觸電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