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普通高校一直有“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等一系列高強度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而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學校,僅有2006年由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項目。
“在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項目結束后,國家在較長一段時間沒有新的重點建設專項投入,對于高職教育方向性的引導顯得弱了一些。”自卸任中山大學校長職務一職之后,多次走進國家示范(骨干)學校的黃達人一直在為高職教育的發展鼓與呼。
黃達人校長感嘆:難能可貴的事,是在高職“后示范”時期,看到一批高職學校的改革探索始終沒有停息。但是高職教育往哪個方向發展,國家需要以項目引領的方式予以明確。
高職教育界與眾多人士呼吁,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是要把它落到行動上,除了高職生均撥款要求達到1.2萬元以外,國家還需要有與普通高?!半p一流”建設相匹配的重點財政投入。
“因此,說此次‘雙高計劃’落地是‘久旱逢甘露’一點不為過,”黃達人說,這既落實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積極探索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等學校的一流建設之路”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設計。
在“扶優扶強,不搞平衡”的遴選原則之下,最終公示出來197所高職學校。黃達人覺得這充分體現了:強調以質量為先、突出就業率高、畢業生水平高、社會支持度高、注重校企合作好、實訓開展好、“三教”質量好等。“這個公示名單與我過往對高職學校的印象基本一致。”黃達人說。
“遴選結果更加強調建設而非強調‘身份’。”黃達人一再強調:對于此次沒有入選的高職學校來說,只要辦出特色,提高服務的能力,就有可能在未來的遴選中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