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節氣文化內涵,感受傳統時節魅力,6月19日下午五點,經濟管理學院“筑夢經管,書香致遠”閱讀節系列活動第七場——“夏木陰陰正可人,鹽袋悠悠話夏至”主題讀書會在和豐樓3416教室順利舉辦。活動以夏至節氣為切入點,融合知識分享、手工制作與文化體驗,帶領學生在書香與匠心中共赴節氣文化之旅。
古今對話:解碼夏至節氣的文化基因
活動伊始,主持人以“夏至三候”引入,簡要介紹節氣的天文意義與民俗傳統,并邀請同學朗讀PPT中《禮記?月令》“夏至到,鹿角解”等典籍記載。手工制作環節中,主持人指導參與者用布料、粗鹽制作繡有“夏至”字樣或蟬鳴圖案的鹽袋(可作驅蟲香囊),同時書簽制作組以“夏木”“蟬鳴”為靈感創作。現場可見,粉色書簽上“生命不在乎長短,而在于活得有意義”的金色文字,與藍色書簽“映日荷花別樣紅,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詩意書寫,搭配花朵圖案與流蘇,將節氣詩意凝于方寸。
手作傳情:當夏至詩意邂逅匠心造物
活動尾聲,播放以夏至為主題的影片,鏡頭穿梭于濃蔭蔽日的古樹、滿池盛放的荷花間,還原“夏木陰陰正可人”的自然景致,讓學生沉浸式感受節氣里的自然韻律與人文傳承。參與同學孫美分享:“把夏至詩詞和生活哲思融入書簽,每次翻開書都能觸摸到節氣溫度。”展示環節中,這些兼具文化意涵與美學設計的書簽、鹽袋相映成趣,贏得師生連連稱贊。
從首場 “書韻千年承古意” 的文化遺產讀書會,到本場夏至主題的節氣探索,閱讀節通過七場活動構建起 “典籍研讀 — 手工實踐 — 文化傳播” 的完整育人鏈條。經濟管理學院以閱讀為媒,不僅讓學生在 “一針一線” 的手作中觸摸傳統溫度,更在 “一字一句” 的誦讀里完成了對文化根脈的青春傳承。
(撰稿:張顏玉;攝影:陳嘉欣;審核:李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