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素森,等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院校得到長足發展,并迅速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旌纤兄坡殬I院校作為新時代在中國大地上生長出來的新型辦學形式,兼具公辦院校的資源優勢和民辦院校的體制機制優勢而表現出強大生命力。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改革有望成為構建職業教育多元辦學格局、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的重要實現形式,成為除了公辦、民辦以外的第三種辦學類型,成為全國教育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辦學制度創新。
一、以意義與困境為主要內容的理論研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國家深化改革的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作為上層建筑的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辦學成為適應并服務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形式。
(一)理論研究分析
目前,相關理論研究多是關于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意義和面臨困境的論述,而更深一步的建設性內容不足。一方面,職教界學者對在職業院校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抱有美好愿景和期待,另一方面對面臨的產權和治理運行問題又憂心忡忡。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面臨的困境可以概括為:一是法律法規不健全,造成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法人屬性不明的尷尬;二是教育的公益性和社會資本的逐利性之間的矛盾,造成辦學資本方的訴求分歧;三是法人治理結構復雜,內部運行需進一步理順;四是監督機制不健全,缺少與之對應的評價體系。因此,進一步完善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理論研究迫在眉睫,需要我們以實踐理性為指導,不斷深化和豐富混合所有制辦學理論研究,實現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良性發展。
(二)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概念與內涵特征
經濟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有了較為豐厚的理論準備,而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體制改革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能否成功借鑒經濟領域改革經驗和相關理論引起學術界廣泛討論。王烽認為,混合所有制學校是指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等辦學主體中,至少由“公”和“非公”兩個主體聯合舉辦,并對學校資產擁有相應所有權的學校。結合相關觀點,本文認為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辦學資本包括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與融合形式?;旌纤兄坡殬I院校(機構)是指地方政府通過國有資本控股、參股等形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同出資舉辦并實施職業教育的區別于傳統公辦、民辦院校的新型組織形式的職業院校(機構)。
闕明坤認為,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具有產權結構多元化、治理方式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三個特征。結合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踐案例和相關理論研究,我們認為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應具備四個方面特征:一是政府方與社會資本方均系舉辦者;二是各方產權明晰,出資比例明確;三是建立并運行基于產權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和規范的現代學校制度;四是構建兼具公辦、民辦職業院校雙重優勢的運行機制。
(三)混合所有制辦學理論研究的幾個誤區
01
適法性問題
目前,由于缺少相對應的法律闡釋,混合所有制辦學是否“適法”問題引起廣大學者討論?!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條,“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適用本法”。研究者據此認為:有地方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就不能算民辦院校;有社會資本的投入,也不能算是公辦院校;混合所有制院校在法律適用上陷入一個尷尬境地。
在現有法律制度框架下,社會資本注入公辦院校,并沒有改變國家機構利用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院校及其教育機構的現狀;同理國有資本注入民辦院校是平等的資本經營行為,并沒有改變社會力量舉辦者出資的性質。例如,《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文中所稱的“普通高等學?!痹趯嵺`中基本上都是公辦院校,運行初期利用公辦院校國有資產,本質上就屬于混合所有制辦學性質。馬陸亭、劉承波、張偉等認為“獨立學院的性質究竟是姓‘公’還是姓‘民’,確切地講它應該姓‘民’,獨立學院更像是一種混合所有制形式”。因此我們認為混合所有制辦學符合我國教育法律法規的法理精神,并可適用當前法律法規等。
02
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問題
國有資產“公益性”與非國有資產“逐利性”之間的矛盾是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中繞不開的話題。有的學者認為混合所有制院校必須是營利性質,理由是非營利性院校資產都屬于社會,強調股權沒有價值和意義。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其一,混合所有制院校的非營利性與股權沒有必然沖突,非營利性不能否認出資者的產權要求;其二,混合所有制選擇營利或者非營利是法律賦予舉辦者的自由選擇權,不能因為非營利不能取得辦學收益就必須選擇營利性。
在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及其二級學院能否選擇營利性發展方向這一問題上,理論研究界也存在著重大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年修訂版)規定,“以財政性經費、捐贈資產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得設立為營利性組織”,那么意味著利用非財政性經費、非捐贈資產舉辦的學??梢赃x擇營利性發展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16年修訂版)明確,“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意味著職業教育可以選擇營利性發展方向。綜上所述,利用非財政性經費、非捐贈資產舉辦的職業院校及其二級學院選擇營利性發展方向合乎法律要求。
03
二級學院法人運行問題
目前,公辦院?;旌纤兄贫墝W院是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重要形式。二級學院是否應具有法人資格成為理論研究中又一大爭議問題。
法人運行在學術研究和理論層面很少提及,原因是目前二級學院普遍沒有法人資格。學校與企業聯合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注冊為法人,存在著合法性與風險性問題。實踐中公辦院校以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為試點,大多數以約定方式合作共建,盡管屬于一種深度的校企合作辦學,但在運行中出現很多問題。實際上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是企業投入辦學要素專門用于學校某類二級學院的發展,企業投入的大部分都是有形資產,隨著二級學院發展壯大,企業的資產隨著設備折舊而“縮水”,校企合作之日,就是校企漸行漸遠之時。如果只以約定方式回報企業,企業無法享受共同事業發展的成果。因此在辦學實踐中,社會資本方有強烈的法人運行訴求,來保障其資本合法進入與退出的權益?;旌纤兄贫墝W院法人注冊,不僅能夠較為全面地保護出資人的產權,也對打造校企辦學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限制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注冊為法人的是法律法規等沒有賦予公辦學校二級學院財產處置權,造成眾多企業“持幣觀望”“望而卻步”。
二、以模式創新為重點的實踐探索
2016年以來,山東等省份的職業院校對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其中,2017年2月,山東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實施山東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要實現遴選認定40個左右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山東省職業院?;旌纤兄疲ǘ墝W院)試點項目的目標。2019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職業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方案》,提高了職業院校的積極性。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歷年省級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中,關于混合所有制辦學主題的有34項。2018年,關于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國家級職業教育成果獎有3項。近3年,山東、河北、新疆三個省份先后出臺了混合所有制試點文件,共確立25個院校試點單位。目前比較成熟的幾種模式有:
(一)“大混套小混”的山東海事職業學院“山海模式”
該院系2011年濰坊市政府為整合三家企業3.6億元社會資本,投入536萬元財政資金,聯合舉辦的一所具備“混合體制、民辦性質、事業單位法人”的高職院校。
該院成立以來,堅持以產權改革和體制創新為重點,以“辦學資產產權化、治理結構現代化、辦學效益共享化”為導向,創新“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辦學理念,探索形成了“一個平臺、兩類資本、三駕馬車、四套機制、五項原則”的混合所有制辦學“山海模式”,不斷完善了多元主體辦學機制、現代法人治理機制、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形成了一套由資本架構到治理運行再到人才培養的制度體系。鑒于新建院校辦學條件薄弱,采取動態性的股權變更機制,股權融資9700萬元,大幅改善了辦學條件。同時,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按照“大混套小混”的混改思路,在不斷完善院校整體混合的制度體系同時,不斷深化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的建設體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引進企業資本9300萬元,通過資本、師資、課程、文化四個融合與相關企業共建了3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2個公共實訓基地和股份制、法人單位“山東海洋工程(OPITO)公共實訓基地”,形成了“大混套小混”全方位、多層次、高效能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踐探索局面。
2018年,該院完成由“民辦非企業”向“事業單位法人”法人類型轉變。該院實踐了院校整體、二級學院、公共實訓基地三種混合所有制辦學形式,探索了營利性、非營利性兩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方向,趟出了混合所有制院校事業法人、民辦非企業法人、企業法人三條法人登記注冊管理路子。2018年,該院牽頭成立全國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辦學研究聯盟,先后召開三次全國研討會,800多人參會。目前聯盟共有會員單位145家,覆蓋26個省份,其中副理事長單位21家、高職院校90所、中職院校14所、技工院校5所、本科院校4所、企業29家、其他機構3家。
(二)“公辦改民辦”的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蘇職模式”
該院系1997年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出資875萬元組建的全額撥款國有事業單位。
為探索面向企業的市場化辦學路子,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激發學院內部辦學活力,2003年7月,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將所持32.5%股份轉讓給蘇州光華集團公司,構建起混合所有制辦學格局,并將“事業單位”改制為“民辦非企業單位”。隨后,股權不斷變更,2018年學校法定的出資比例分別為:翔宇教育集團40%,吉林光華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蘇州市光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蘇州沸點教育咨詢管理有限公司9%,管理層出資者代表9%,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1%,蘇州市教育局1%。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的壯大發展得益于市場化、開放式辦學體系,但政府沒有完全“退場”,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市場辦學資源、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全面提升了學校治理能力,激發了辦學活力,提高了人才培育質量。據悉,該院最終的改革目標是將辦學性質由公辦改為民辦。
(三)“三化四不”的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海職模式”
該院系2000年在海南省政府主導和協調下,省教育廳利用省政府籌建“聯合大學”留下的土地、資金等資源,聯合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共同出資創辦的公辦股份制高職院校。
2003年羅牛山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學院由此成為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院校。經過增資擴股,目前學院的股權比例是:省教育廳占股21%,省電大占股12%,羅牛山公司占股67%。建校伊始,省政府為學院制定了“三化”“四不”機制,即按照“產權股份化、運作企業化、后勤建設社會化”方式籌辦和經營學校,以“不定行政級別、不給財政供養的編制、不再投入建校經費、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為原則辦學,此政策延續至今。自力更生的“海職模式”真正實現了減少政府財政負擔,又在政府監管下規范發展,檢驗了公辦高職院校市場化生存發展的能力,為公辦院?;旄奶峁┝藛⑹?。
(四)“民資控股公辦屬性不變”的德州信息工程中等專業學?!暗滦拍J健?/strong>
該校原系公辦中職學校,多年來,持續開展市場化辦學機制改革。2014年12月,政府為擴大職教資源,以該校為基礎和社會資本洽談,共建德城區職業教育園區;2015年10月,政府增強項目吸引力,將此項目由原來的合營模式過渡為PPP模式;2016年11月,明確股權,政府方出資20%,社會資本方出資80%;2018年2月,將學校的舉辦單位由德城區教育局變更為項目公司,確認公辦屬性不變,事業單位法人資格不變;2019年8月,德州云天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替代原社會資本方進場,原政策不變,迅速啟動了項目工程建設?!暗滦拍J健眻猿稚鐣Y本控大股,為社會資本進入公辦院校提供了經驗,有利于合理保護各舉辦方的利益;政府舉辦轉入項目公司舉辦真正實現了政府與社會方的平等辦學關系,符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的精神。
(五)“參股而不控股”的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運行的“山牧模式”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作為1955年創建的行業老校,在改革開放浪潮中舉辦了大量校辦企業。2005年,隨著形勢變化,開始組建學校國有資產管理運營公司平臺,采取“不求完全擁有,但求充分利用”的思路,本著“參股而不控股”的原則,先后與山東亞太中慧集團合資合作建立了山東惠康飼料有限公司,與法國格隆集團合資合作建立了頒尼菲克(山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廣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建立了山東天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濰坊鑫盛食品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建立了山東合力牧業有限公司,與濰坊錦延實業有限公司成立山東新世紀檢測認證中心,與山東根源食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山東天宇食品有限公司,共6個合資合作企業,學院分別占20%~40%的股份,企業年銷售額達10多億元。此模式既筑牢了學校風險防控的“防火墻”,又保障了企業市場化運營,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實習實訓、教育科研提供了資源保障。
三、以問題為導向的綜合思考
(一)用足用活各相關部門政策是“混改”的出路
關于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的政策文件開始由宏觀到具體,由模糊到明晰,而推動混合制辦學落地需要所涉及的發展改革、編制、財政、工商、民政等相關部門政策協同推進。結合相關政策,我們發現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梢韵硎茉诠卜疹I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眾多政策:機構編制部門的新政策對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铩爸卮罄谩薄旌纤兄坡殬I院校及其二級單位的三種類型的法人登記注冊、變更均可實現;尤其是《中央編辦關于批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事業單位設立登記辦法(試行)〉的通知》,為公辦院校改制打通了渠道,為民辦非營利性職業院校扶持政策的落實提供了可能。財政部門的政策是將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納入地方政府中期財政規劃,政府承擔財政支出責任。當前相關部門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框架性地支撐當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有充分整合使用,才可以釋放職業教育混改的政策紅利。
(二)國有資產的處置及管理是“混改”的焦點
如何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職業院校“混改”的關鍵所在?!秶鴦赵宏P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文件都明晰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資產的處置辦法,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劃清了紅線?!秶鴦赵宏P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職能轉變,由注重‘辦’職業教育向‘管理與服務’過渡”。以“混改”為契機,地方政府實現由直接辦學向管理教育資本轉型,更能呈現“放管服”改革的成效,更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神。
當前,作為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主要職能部門,財政部門關于公辦院校出資限制與此項改革存在著內在機理的矛盾。《財政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各級事業單位不得利用財政資金對外投資”“事業單位對外投資必須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加強風險管控等。利用非貨幣性資產進行對外投資的,應當嚴格履行資產評估程序,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公辦院校及其二級機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涉及出資投資行為,財政部門限制出資投資就不能形成“真混合”。對此,我們建議財政部門順應改革形勢,鼓勵支持公辦院校成立全資國有資產運營公司或者直接作為出資主體,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級機構。在混合所有制二級機構中,公辦院校實則是政府方代表,政府必須出資投資才能形成混合所有制。
(三)政策環境與地方政府支持是“混改”的保障
從全國范圍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鑒于地方財力緊張和職業教育大規模發展的矛盾,對引進社會資本進行混改有著迫切需求。由于缺少相關政策文件,部分地區行政部門作風保守,造成某些地區職業教育混改舉步維艱。剛性需求與充分的地方支持,是地域推進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锏闹匾苿恿?。山東之所以走在全國職業教育“混改”試點前列,得益于其尊重企業辦學利益的校企合作政策。例如,山東省教育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關于規范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學費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為校企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打下了基礎。山東省濰坊市作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借助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多數職業院校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開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形成了地域性、集群式的改革效應。目前,由于缺少具體性相關政策文件和地方政府支持,部分省份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改革依然很難打開局面。解決這一困境需要地方政府勇于改革,要根據當前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充分挖掘混合所有制辦學背景下校企雙方的利益共求,通過完善的法律和規章制度,明確校企雙方共同辦學中的職責、權利、義務,做到在法律層面有法可依。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涉及辦學管理的所有其他相關部門,包括財政、發展改革、人社、機構編制、民政、工商等。需要各部門協同聯動,才能推動“混改”落地與成長,出臺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專項政策迫在眉睫。
(四)資產評估與股權確認是“混改”的基礎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土地、設備、資產、債務等多種資本形式,如何對辦學資產進行評估和明晰股權成為多方辦學主體資本結構的關鍵一環。潘錫泉認為:“產權是引領高職院校進行教育改革的關鍵紐帶,是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改革進程中風險識別的‘牛鼻子’”。在現實操作中,國有資本形式往往是土地、校舍,社會資本投入的是資金。雙方矛盾的焦點是國有資產的價值核算,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按市場價值核算,否則社會資本“不買賬”。其中,無形資產的評估依然是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建議采取約定的方式明晰價值。目前,50%情結問題在兩類資本合作過程中依然突出,表現為控股權問題。實際上,按“PPP”的合作模式,混合所有制辦學必須明確的是民事主體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社會資本控大股,更能發揮市場作用,讓職業院校走上市場化辦學的道路。王俊杰認為,“資源配置共同體”是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的核心優勢,資本紐帶連接起的混合所有制產權讓校企資源共享具有了體制依托與法律保障?;旌纤兄茷樗袑傩缘馁Y本暢通了渠道,學校根據發展需要,只要各類資本有出資需求,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參與學校建設,動態性股權變更機制、股權融資發展是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最大優勢之一?!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苯搪毠碛兄R、技術、管理等辦學要素,也可投入資本,可以在學校持股。闕明坤認為“員工持股計劃作為一種股權激勵模式,在國外企業廣泛使用,該模式對于職業院校具有借鑒意義,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鼓勵教職工持股,才能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形成辦學合力和利益共同體。
(五)法人治理與內部運行是“混改”的關鍵
公辦高校的管理體制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民辦高校一般執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一種基于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混合的新型辦學組織形式,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主張混合所有制辦學管理體制應是“黨委領導、董(理)事會決策、監事會監督、專家辦學、教授治學”。黨委領導主要體現政治、組織、意識形態三個方面,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董(理)事會主要體現在辦學發展方面,尊重出資方的權益,一般性問題在理事會框架中解決;監事會側重于資產的管理,做到一年一次審計,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專家辦學指的是落實法人治理結構,實行院校長負責制;教授治學,尊重教育規律,實行學術自由?;旌纤兄贫墝W院實行學校和二級學院理事會雙重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組織負責人由學校黨委選派;院長、副院長人選分別由企業和學校推薦,理事會聘任。院長主要負責二級學院的日常運行與管理。實行產權式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兩個主體在資本(資產)、管理、師資、課程、文化五方面融合。
(六)校企協同育人是“混改”的最終目標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類型特點難以凸顯,造成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人才市場需求脫節。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探索并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企業在育人當中的主體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讓企業承擔起責任,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印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將產教融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融入經濟轉型升級各環節,貫穿人才開發全過程,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毙F箅p方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在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深入合作,探索實施校企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共同提高職業教育人才質量。在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建立多主體投入,收益、權責明晰的運行機制,在政府、企業、學校與行業等各主體之間通過相互作用構成一個動態、開放的協同育人生態系統,整合優勢資源,讓各主體真正參與到育人全過程,實現共建、共管、共育、共享、共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終實現混合所有制辦學人才培養的社會效應最大化。
四、四個層面的相關建議
(一)國家層面
基于各地試點案例,啟動新一輪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锢碚撗芯?,凝聚共識,明晰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概念及內涵特征,指導各地實踐探索。發揮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梳理各部門相關政策,破解制約改革的問題,各部門協同出臺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在各地試點基礎上,在全國開展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镌圏c,積累經驗,示范引導。適時借鑒《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出臺《混合所有制辦學條例》或在《職業教育法》修訂中添加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相關內容,認可混合所有制辦學屬性,形成混合所有制、公辦、民辦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
(二)地方政府層面
地方政府作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體,承擔起領導責任,協調各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區域職業教育發展,盤活現有職業教育資源,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平等的辦學主體地位,保障社會出資方權益,吸引社會資本出資共建。鼓勵公辦、民辦職業院校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各級各類混合所有制職業院?;I建設立工作。同時,地方政府應在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镏兄鲃幼鳛椤⒅鲃訐?,不能坐等國家層面的政策,只有地方先行試點,形成經驗,國家層面才能出臺政策。
(三)社會資本層面
社會資本方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明確出資辦學的目的,積極與地方政府磋商談判,爭取地方政府更大的支持,為學校健康、科學、持久發展打牢基礎。各地雖然有招商引資、招院引??蚣苄哉撸敖ù髮W”這樣的項目,一般采取的是“一事一議”的辦法,談判至關重要。同時,國家出臺的產教融合等相關政策,企業也應享受。
(四)職業院校層面
職業院校應在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越位”成為決策機構,也不能“無所作為”,應積極為學校舉辦方“出謀策劃”,當好參謀和助手,提出專業性、建設性意見。同時,作為混合所有制辦學實施的主體,應發揮體制機制和辦學資源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課程改革、課堂革命,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一是明確面向市場辦學的方向,在產教深度融合中大展身手;二是以辦學效能為出發點,積極穩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激活辦學活力;三是發揮資源和機制優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按照國家改革部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由“探索發展”進入到“鼓勵發展”的階段?!肮膭畎l展”意味著混合所有制辦學已經由“能不能辦”全面轉向具體“怎么辦”?;旌纤兄聘母镒鳛橐豁椫卮蟮霓k學制度創新,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不能奢望一個文件解決所有問題,應注重改革的過程性??傊殬I院?;旌纤兄聘母锏姆较蛞呀浢鞔_,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不應裹足不前,不管是架橋渡河還是涉水過河,都應義無反顧地沖到對岸去探索、去實踐。